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让你宣传环保,切尔诺贝利什么鬼 > 第139章 逼菅下台(删改版)(4.2K)

第139章 逼菅下台(删改版)(4.2K)

第139章 逼菅下台(删改版)(42k)

老杨攻略组顺畅的第三阶段攻略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第三阶段前面的好差结局此时论坛内都已经有了说法。

老费力攻略组也开始聚焦于第三阶段的攻略。

因为提前得知了老杨攻略组走的是任务线路,为了不和他们重复,老费力攻略组则是相反的,

例如翎海的那个任务,就选择告诉其他新闻社。

看看结局是否有变化。

大家纷纷讨论起第三阶段后面的走向。

【我是看明白了,其实是两条分支,一支是让当前的日本联邦政府崩溃。】

【另一支是维持目前的日本联邦政府。】

【不一定,说不定还有东电线路,所以氢弹结局怎么打,我已经迫不及想看到氢弹了,从切尔诺贝利就听原子弹啊,氢弹啊,听到现在,我到现在还没见过是啥样子的呢?】

【我听说氢弹结局是好结局。】

【好结局?!有趣!】

【目前螃蟹结局也没出来,我感觉让东电胜利,就是螃蟹结局。】

【楼上怎么有的结论?】

【猜的。】

【话说,老费力攻略组呢?】

【老费力攻略组还在第二阶段,他们正在努力打出好结局。】

【可惜了,老费力攻略组太有人味了,不适合在福岛这种都是伪人同事的剧本里行动(苦笑)】

【的确,他们到现在还不舍得直接干晕那个吉田站长。

【太善良了,我觉得,对付日本联邦就应该重拳出击(火jpg)(愤怒jpg)(拳头jpg)】

此时游戏中。

夜幕低垂,东京的街道被昏黄的路灯分割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局域。

老杨站在一栋老旧公寓的屋顶,目光穿过狭窄的巷道,落在不远处那栋灯火通明的建筑上-

一自民党总部。

任务步骤很简单,无疑就是准备监听设备。

获取甘利明和细田博之与东电高层的密谈录音。

从地图上的表示来看,找到密谈所在的会议室,安装就好。

会议开始后,通过监听设备实时监控会议内容。确保录音设备正常工作,记录下所有对话内容将录音匿名发送给官房长官枝野幸男。

老杨再次检查手中的监听设备。这是一套精密的设备,体积虽小,却功能强大。

它能够穿透墙壁,捕捉到细微的声音波动,确保录音清淅。

他将设备放入一个黑色公文包,穿上深色西装外套,戴上金丝边眼镜,伪装成自民党内部人员。

老杨丝毫不紧张。

任务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脑海中闪过。

从进入会议室安装监听设备,到将录音匿名发送给官房长官枝野幸男

老杨沿着楼梯走向自民党总部的大门。

门口的安保人员扫了他一眼,他微微低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象是匆匆赶来的内部人员。

如他所料,安保人员没有为难他,他顺利进入大楼,

进入大楼后,他迅速穿过走廊,朝着密谈会议室的方向前进,

他必须在会议开始前10分钟安装好监听设备。

会议室的门虚掩着,老杨轻轻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他迅速环顾四周,查找合适的安装位置。

会议室布局简洁庄重,一张长条形会议桌占据房间中心,周围摆放着皮质座椅。

他选择了一个隐蔽角落,靠近天花板的通风口。

他从公文包中取出监听设备,开始安装。安装过程并不复杂,他将设备固定在通风口内侧,调整好角度,确保其能捕捉到会议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安装完成后,他打开设备,进行最后的测试。

耳机中传来轻微的电流声,随后是会议室内的环境音,一切正常。

老杨松了一口气,将监听设备的遥控器放入口袋,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走廊上载来脚步声,他迅速躲到门后。

门被推开,几个工作人员走了进来,直接向里面走去,准备布置会议所需的文档和资料。

完全没有注意他们的身后。

老杨趁他们不注意,悄悄地离开会议室,回到走廊上。

老杨找了一个相对隐蔽的位置,打开监听设备的监控界面。

声音也清淅地传入他的耳机。

会议开始后,甘利明和细田博之与东电高层陆续进入会议室,坐在会议桌的两侧。

他们开始交谈,声音清淅地传入老杨的耳机。

甘利明:“博之,你看东电这次的事故,舆论压力这么大,他们提出要设置赔偿上限,这事儿你怎么看?”

细田博之:“我明白东电的难处,毕竟这赔偿金额是个无底洞,要是全让他们自己承担,公司怕是撑不下去。而且,东电对我们能源政策的实施一直都很关键,要是它垮了,对我们整个能源布局影响也不小。”

甘利明:“话虽如此,但现在民众那边意见很大,政府要是支持东电设置赔偿上限,怕是会被批得狗血淋头。枝野幸男他们民主党那边已经明确反对了,我们要是强行推进,政治上可不好交代。”

细田博之:“那也不能就这么放弃。东电要是倒了,对经济的冲击太大了。而且,从长远来看,核电还是我们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为这次事故就全盘否定。我们得找个合适的理由,让民众和政府都能接受。”

甘利明:“恩,或许我们可以从联邦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强调东电的稳定对联邦的重要性。

而且,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条件,比如东电要加强对核电站的安全管理,提高透明度,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众的担忧。”

细田博之:“对,而且我们还可以强调,设置赔偿上限并不是让东电逃避责任,而是为了确保它能继续运营,为联邦的能源供应做出贡献。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案包装成一个对联邦、对民众都有利的措施。”

甘利明:“好,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去准备。不过,我们也要做好和民主党那边博弈的准备,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攻击我们的机会。”

细田博之:“放心,我会和党内的人好好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我们也要和经产省那边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我们的方案能够顺利推进。”

甘利明:“恩,那就这么办。这事儿关系重大,我们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能出任何差错。”

甘利明:“清水先生,我们这次来,是想和您好好谈谈东电的未来。”

细田博之:“是啊,清水先生,您也知道,东电现在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赔偿问题,还有整个能源政策的走向。”

东电高层清水正孝:“两位大臣,东电现在确实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我们也在尽力应对,但压力实在太大了。”

甘利明:“清水先生,我们理解你们的难处。东电对日本的能源供应至关重要,我们不能让它就这么倒下。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帮助东电度过难关。”

细田博之:“是的,我们也在和党内同事以及经产省的官员们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东电的稳定对联邦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清水正孝:“我们东电也希望能够继续为联邦的能源供应做出贡献,但现在的舆论压力太大了,我们很难有回旋的馀地。”

甘利明:“清水先生,我们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为东电打开一条新的道路。我们了解到,东电不希望关闭浜冈核电站,但因为种种原因,现在要选择关闭浜冈核电站。”

清水正孝:“是的,浜冈核电站的重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现在的环境,这个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

细田博之:“但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这个环境呢?清水先生,我们承诺,只要营直人下台,我们就全力推动重启浜冈核电站。”

清水正孝:“两位,这个承诺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但营直人下台,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甘利明:“我们有这个信心。营直人政府现在的支持率一直在下降,他的政策也面临着诸多质疑。我”

老杨全神贯注地听着他们的对话,手中的遥控器随时准备调整设备参数,确保录音质量。

会议持续了将近一段时间,甘利明、细田博之和东电高层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讨论的内容涉及能源政策调整、核电站安全标准、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

会议结束后,老杨也迅速动身,离开自民党总部。

他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录音匿名发送给官房长官枝野幸男。

他找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打开笔记本计算机,连接上匿名通信渠道。

老杨将录音文档上载到邮件附件中,然后开始撰写邮件内容。

邮件主题是“紧急情报”,内容简洁明了:“尊敬的枝野长官,请查收附件中的录音文档。内容涉及自民党电力族议员与东电高层的密谈,可能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匿名。”

他反复检查邮件内容,确认无误后,点击发送按钮。

老杨不断查看邮件的发送状态,确保枝野幸男收到并打开邮件。

随着枝野幸男接收了邮件。

老杨画面中的任务也随之显示完成。

与翎海一样,他也进入了一段cg,配合上旁白的文本,介绍着当前的情况。

“你将录音匿名发送给官房长官枝野幸男。”

“一场冲突开始了。”

“营政权的内部信任已经被动摇。”

“《读卖新闻》似乎敏锐地捕捉到政界弥漫的对营直人的不满情绪,于是,在头版头条大肆喧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一一‘应首相之意暂停海水注入’。”

电在转换至海水注入时,营直人曾向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委员长班目春树询问:‘注入海水的情况下,是否会有再次临界的风险?’班目回答说“有可能”。”

“因此,首相营直人对注入海水表现出了担忧之情。受此影响,东电明明已经开始注入海水,

但却又暂时停止了,而直到收到再次注入指令为止,整整中断了55分钟。”

“《读卖新闻》大幅刊登了参议院议长西冈武夫的投稿《首相的职责,没有自知之明》。”

“西冈在文中开门见山地劝告营直人辞职,他说:‘营首相,您应该立即辞职。’接着,他用激昂的语调指责震灾发生以来的总理大臣行为,说‘既不够拼命,也没有决心,更没有策略””

“‘如果首相营直人现在不辞职的话,就无法解决核电站事故带来的重大遗留问题””

“‘如果这是一个超出执政能力的难题,那么就应该主动离开总理大臣的宝座”等。”

“西冈甚至煽动说,如果营不辞职,在野党就应该向众议院提交内阁不信任决议案。作为执政党的民主党出身的参议院议长公然遣责首相,这是极为罕见的。”

“就在西冈的这篇主题为“逼营下台”的文章被大幅刊登的两天后,《读卖新闻》放出了‘应首相之意暂停海水注入’这一指出营“致命性”漏洞的消息。”

“此后,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开始迅速利用版面,毫无顾忌地展开了推翻内阁的运动。推进核电及逼营下台的《读卖新闻》《日经新闻》《产经新闻》,以及弃核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东京新闻》

一东京都内六家报纸的论调分为两派

“《读卖新闻》的‘应首相之意暂停注入’报道并非独家,其某新闻在前一天晚上已率先报道。”

“某新闻称,东电向首相官邸报告开始注入海水时,官邸批评东电未事先商量,并指示停止注入,导致海水注入中断。”

“《读卖新闻》随后跟进,发挥其发行量优势。”

“《产新》也跟进报道。”

“然而,《产新》提到,原首相安倍在电子邮件杂志中指出,‘海水注入指令”是捏造的,首相应为错误判断和谎言道歉并辞职。”

“他在5月20日的电子邮件杂志中详细说明了这一事件的过程一一东电是按操作手册在淡水用尽后注入海水的,但暂停海水注入的是首相本人。”

“他后来承认这些信息来自多条渠道,而非自己调查:”

“《读卖新闻》报道的最后,刊登了一段与前文缺乏连贯性的唐突的讲话一一20日晚,安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烈遣责首相说:‘由于首相的错误判断,暂停了注入海水。这是罪该万死的判断失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