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 第159章 《纽约时报》

第159章 《纽约时报》

此时的某个军区家属院。

李有思的名声在这些地方不低,总政的新星嘛!今年还获得了两个解放军文艺奖,而且年少成名,对于大院的人早早不陌生了。

年少成名是好事也不算是好事。

张爱玲说过:“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不过,林散之也说过“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同样,树上春树认为人若年少成名,之后的人生难免全是下坡路。

年少成名的李有思固然风光,但是总是会受到不少的偏见和非议。

一位老领导拿着小说,一拍桌子:

“写得啥跟啥?抗日也是能够开玩笑的?李有思?这作家未免太过于嚣张狂妄了,他以为他是谁啊?”

一旁的小警卫员吓得抖了抖:“——怎么了?首长?”

“你说,这啥跟啥啊?哪里又这么写抗日小说的,当年《我的团长我的团》

的时候,我就说了,那小说搞不得,搞不得!现在《鬼子来了》他们直接发表了!果然!这子写的东西都有毒!”

警卫员没见过领导发过这么大的火,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

他抬起来旁边的电话,点了两下,准备朝着《人民文学》的位置直接打过去。

但是很快就停了下来。

眼见着一位穿着灰扑扑的戴着眼镜的老年人走了进来:

“嚎什么呢?看个小说就显著你了?”

“你来干什么?”

“来维护一下我们两的革命友谊嘛!”

两位老领导受到警卫员的搀扶坐下去。他把小说推过去。

“那你先看看这东西。”

“啥?”

“《鬼子来了》,光标题就不太端正!”

“这说啊!我昨天就看完了,你不跟潮流啊!老了啊!”

老领导瞪着眼睛说道:“我老了,但是我心眼不是瞎的!我看得出来问题,这说就是不!留下来就是荼毒下代,而且扰乱社会风。”

“你就是典型的老顽固!!”老领导说了一句。

“长,我觉得这东西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怎么就老顽固了!!”

“等等,给你看看个东西,这是最新的统计。”

前面的老领导,拿出来一份报告:“你们有些人老拿《我的团长我的团》的人物形象说事情,总觉得是破坏了烈士们的光荣形象,但是今年报名参军的人数差不多比之去年又上升了五十多万。”

“这些人很多都是看完《团长》之后,自发的报名参军体检,这不是宣传作用?这不是正面形象?”

“啊?这——”看着那么一个纸面报告,瞬间让这位生气的老人家沉默了。

他拿着报告看了又看,最后依旧是没看出来问题。

“再说,你拿人家李有思说事情,今年的解放军文艺看了没?人家获得了两个一等奖,未来也是文工团的中坚力量嘛!”

“《鬼子来了》也是从另一方面警醒世人嘛!没有战争残酷的真实宣传,没有次次的挨打吃痛,谁还能告诉我们历史的错误?你说说,我说得对不对?”

老头张了张嘴,努努嘴:“算对吧。”

人家证据摆在面前嘛!也不好真的说啥了。

在这么一个特殊而且敏感的年代里面,李有思写出来《鬼子来了》主要是因为有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前车之鉴。

当然李有思也不知道,自己上次两次获奖的事情,确实引起来一两个领导的注意,也就帮着他避免了一次无妄之灾。

时隔两个多星期。

答应张丽的剧本也写完了,李有思准备去领取一下尾款。

李有思骑着摩托车停在了大观园门口,这一次和很多任务作人员都熟悉了,一进院子,就有人招手:

“李老师!”

“张丽在招待所,陈旭在演戏呢!”

好家伙,同时汇报两个位置,哈吉摄象,你这家伙,太懂事!

李有思乐呵呵一笑,然后朝着招待所的位置走去。

敲敲门,没多久就走出来了一位大眼小脸蛋的妹妹:

“今天在干嘛呢?”

“这两天没我的戏份了,所以在招待所画稿呢!”

“休息了怎么不去南锣鼓巷呢?我多想你啊?”

自从和张丽坦白之后,李有思说这些越来越没有负担了,她笑着说道:“去你哪里,还能认真工作吗?你会让我分心的。“

李有思一把拉过她的手,因为有经验了,张丽也无所谓了,就放在手里揉啊揉:

“可我看见你了就有思写东了,看见你了情就好多了。”

“不正经。”

“啧!”

张丽伸出一只手,轻轻点了一下李有思的鼻子:“少和我说这些漂亮话,你的心思我还不知道?你是为了什么事情来的?”

不知道为啥,以前在他面前总感觉什么都不可做,现在自己倒是敢有的放矢了。

“为了剧本来的。你看看?”

李有思把剧本给推过去。《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小短故事,做成动画,和《九色鹿》《三个和尚》差不多,就是十多分钟的小短片。

剧本几千字就搞定了,李有思最近今天在忙平作协的事情,总政也要开会,所以抽时间才写完。

张丽双接过剧本,看了遍,笑道:“写得真好。”

李有思看着她又绽开了笑容,脸上又显出来梨涡,又忍不住忍受捏她的脸:

“你该怎么补偿我?”

“你干嘛?——不是之前就算了吗?”

他吧唧一下又捂着嘴亲一口才放开,又是一股柔软扑面而来,软香十足!李有思说道:“这算是剧本的尾款吗?”

“—哪有你这么补尾款的?”

张丽撩了一下凌乱的长发,每次李有思都是发动奇袭,弄得她心脏噗噗噗的,现在还起伏不下。

“谁让你磨磨唧唧的,我催债的自然要主动一点。”

张丽连忙岔开话题:“你新书我看了,写得也真好,不过感觉《鬼子来了》

比起来《团长》要更好呢?”

“没有太多的好坏,前者更暗些,后者的话更加有情味些。”

“哦!”张丽捧着剧本,又捧着杂志看,牵着李有思的手休息了一会。

走之前,李有思又吧唧了一口脸颊,这才离开。

离开了心心念念的招待所,他翻身上摩托车。

去了书店。

《加缪中短篇小说集》《卡夫卡短篇小说选》,这两本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集都是今年才首次出版,值得收藏。也值得学习。

到了屋子里面坐下来。

“咚咚咚。”

有人敲门。

李有思打开门看:“杨老,您怎么来了?”

正是《中国文学》杂志社的主编杨宪益,上一次合作还是《追风筝的人》这篇小说的事情呢。

“没啥大事,就是和你聊些事情呢!”

杨宪益坐下来,然后递了本杂志给李有思:“我记得你的英文不差吧?”

“只能说不算太差。”

“看这一页。”

杨宪益帮着李有思翻开了后面一页。

《追风筝的人》在老美丽发行已经过去了七八个月了,影响力不必多说,一年之内狂销近乎一百五十万册!国内的单行本销量最高的一批都才差不多这么多。

老美丽里面能做到这个水准,真的挺困难的。

标题:“afriendship,abetrayal,ajourneytoredeption“(友谊、背叛与救赎之旅)

“85年的春天,一部来自中国的小说正在以极其强大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个美利坚热爱文学的先生女士们。它仅仅发行不到一年时间,就到达了恐怖的一百万册销量!”

“这是一部强大的首部小说——政治事件,尽管像《追风筝的人》中呈现的那样具有戏剧性,但只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在《追风筝的人》中,李有思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他的人民为战胜暴力力量而奋斗了多久。就象他们令人感叹而又伟大的长征精神一般无二,令人感动涕泪!!”

“看懂了没?需要我帮你翻译下吗?我倒是乐意效劳呢!“

“致意思我是明白了。”

“那就好,你为了国内文学做出来了很大贡献,算是一个突破口,按话来说,是可以进入文学史的人物~”杨宪益很高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