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随后展开了作者游历大陆的精彩见闻。
他描述在南方海都,贵族们如何在玻璃暖房里模拟出各种气候。
培育出花瓣如丝绸、花朵大如人脸的海洋之歌玫瑰,并戏谑地评论:
“不得不说,它们美得惊人,也娇贵得吓人。”
“简首像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只关心自己裙摆是否够宽的贵族小姐。”
“照顾它们需要的心思,恐怕比治理一个小公国还要精细。”
接着,笔锋转向西方广袤的沙漠,他提到了当地部落崇拜的沙之刺玫。
这种玫瑰根系能深入地下数十米寻找水源。
花瓣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被烈日灼烤过的金黄色。
而尖刺则异常坚硬锋利。
“沙漠民族视它们为坚韧与不朽的象征。”
作者写道。
“这很合理,毕竟在那种鬼地方,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些玫瑰教会我,真正的生命力,往往诞生于最严酷的考验之中。”
“并且,必要的锋芒并非缺陷,而是生存的智慧。”
当读到作者提及自己来自北荒时。
凯因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凝滞了。
翻动书页的指尖也微微停顿。
“我的故乡,北荒。”
作者的语气带着一种混杂着骄傲与慨叹的复杂情感。
“在许多人印象中,那是被永恒风雪统治的白色地狱。”
“但若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运气。”
(当然,还得有不怕冻掉鼻子的觉悟)
“深入那些巨大的冰裂缝隙,或许能见证自然的奇迹——地热玫瑰。”
他描绘道,这些并非寻常意义上的花朵。
它们的根系如同坚韧的冰晶触须,能穿透万载不化的玄冰,探入地壳深处。
汲取那奔腾不息的地脉热能。
它们将这份来自大地心脏的温暖,通过一种奇妙的生命转化。
凝聚在如火如荼的花瓣上,并在周围营造出一个微小却生机盎然的热岛生态。
“你能想象吗?”
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感染力。
“在绝对的严寒与死寂之中,一簇簇玫瑰如同不灭的火焰般燃烧。”
“周围甚至依附着一些耐寒的苔藓和小虫。”
构成了一个孤独而壮丽的世外桃源。”
“它们向我证明了,即便在最极端、最看似不可能的环境中。“
“生命也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并绽放出惊世骇俗的美。”
这番描述,让凯因脑海中那片只有风雪与孤寂背影的北荒幻象。
被注入了一抹悲壮而瑰丽的色彩。
作者见识之广博令人惊叹,从东方群岛上层叠如瀑布的藤蔓玫瑰。
讲到北方森林中在月夜下会散发微弱荧光的月光苔玫瑰。
(作者备注:虽然植物学家坚称它不属于蔷薇科,但这并不妨碍它拥有玫瑰般的浪漫灵魂)。
然而,在接近书的结尾,作者的笔调从漫游西方的兴奋。
逐渐转向一种深沉的、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感悟。
他写道,纵使踏遍千山万水,见识过无数奇花异卉。
最令他魂牵梦绕、反复回味的,却是日落海沿岸。
一个名为 剑与玫瑰”的普通小镇。
“起初,我以为这名字只是个吸引游客的噱头。”
作者坦诚道:
“但当我被迫进入那里,才发现其含义远超我的想象。”
“那里的玫瑰,并非温室里精心呵护的珍品。”
“也非旷野中完全放任自流的野花。”
“它们被种植在街道旁、庭院里,甚至古老的城墙缝隙中。”
“镇上的居民爱花,他们的爱并非那种小心翼翼、近乎窒息的溺爱。”
“你几乎看不到有人拿着剪刀,执着于修剪出完美的形态。”
“他们任由玫瑰自由生长,枝条纵横交错。”
“带着一种蓬勃的、甚至有些杂乱的野性。”
“有一位花店的老奶奶告诉我,玫瑰自己就知道该怎么长才最好看。”
“我们的活儿,就是保证它们有足够的阳光、水和肥。”
“顺便把那些真正碍事或者生病的枝条弄走。”
“至于它想往哪边伸胳膊伸腿,那是它自己的事。”
“‘剑与玫瑰。”
作者慨叹。
“在这里达到了奇妙的和谐。”
“剑象征着守护这份美好的力量与决心”
“而玫瑰代表着那份不受拘束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美本身。”
“他们不试图去驯服美,而是选择守护它最本真的状态。”
“这让我意识到,或许,最高层次的爱。”
“不是塑造与控制,而是理解、尊重与捍卫其原有的、或许并不完美的形态。”
最后,作者合卷长叹。
“见识过世界的广阔,最终打动我的,往往是这种于平凡处见真谛的智慧。”
“剑与玫瑰,刚毅与柔美,规则与自由。”
“在此地相依共存。”
掩卷沉思,凯因靠在椅背上。
目光投向窗外波光粼粼的艾文湖,心中久久回荡着书中的见解。
这场精神上的远行,不仅让他领略了玫瑰的千姿百态。
更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让他对守护、自由与美有了更深一层的、模糊的思考。
胸中因家族沉重规矩而产生的些许郁气。
似乎也在这种开阔的视角下散去了不少。
他对这位见解独到、文采斐然又充满幽默感的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如此洒脱地游历世界。
又能如此深刻地洞察人性与自然?
他下意识地将书合上,翻到硬质封皮的扉页。
期望能找到关于作者的只言片语。
一幅小小的肖像,一段简短的生平,或者其他著作的列表。
然而,封面内侧除了与书脊呼应的、压印的玫瑰与荆棘环绕的优雅纹饰。
只有一行简洁流畅、带着个人风骨的手写体字迹。
墨色己因岁月而略显暗淡,却依旧清晰:
“王依君”
凯因的目光定格在这三个字上,低声将其念出。
没有头衔,没有籍贯,没有冗长的生平简介。
只有这个名字,静静地烙印在书页上。
好像凝聚了作者所有的阅历、情感、智慧与幽默。
也承载着那跨越时空。
与一位少年在此刻产生的、关于美、生命与自由的深刻共鸣。
窗外,艾文湖的风拂过树梢,带来沙沙的轻响。
书房内依旧宁静,唯有王依君这个名字。
在凯因的心湖中。
投下了一枚微小却清晰的石子。
漾开一圈圈若有所思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