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291章 激动与震惊的企业主们

第291章 激动与震惊的企业主们

第291章激动与震惊的企业主们

接著又演示了一条小型电子产品的装配线,工作台上散落著细小的螺丝、排线、塑料外壳等等。

另一个机器人走上前,演示组装一台智慧型手机。

只见它左手娴熟地拿起底壳,右手精准地夹起主板,平稳放入卡槽。

接著,使用微型电动螺丝刀,以恰到好处的扭矩将四颗米粒大小的螺丝逐一拧紧。

动作稳定,没有丝毫滑丝风险。

然后连接排线,扣上屏幕,最后将完成组装的手机放入包装盒,贴上封条。

整个操作流程可以说是行云流水,速度均匀,每个动作都如同经过最精确的测量。

与人类工人可能因疲劳、情绪、技术熟练度差异导致的效率波动和质量参差相比,机器人的表现稳定得可怕。

电子加工厂的张总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一位企业主说:「我那边有些紧密焊接和插件工序,对工人眼神和手稳要求极高,培训难,流失率也高,要是能用这机器人替代,产能不但更大更稳定,产品良率也会大幅提高————」

最后一个演示,是模拟了一个繁忙餐厅的后厨与传菜区域。

地面人为制造出略显湿滑的状态,空间中有其它设置的「障碍物」,譬如移动的小车和静态的货架。

只见机器人双臂托著一个餐盘,上面放著几杯接近杯口满的水。

这一幕给机器人的任务是在模拟的「后厨」与「用餐区」之间频繁往返,准确的将「菜品」也就是那几杯水送到指定的「餐桌」位置也就是标记点,并避开所有障碍。

在梁伟明以及一众企业主们的见证下,这个机器人稳健地行走在湿滑的地面上,脚步调整很细微,身体重心控制非常完美,没有丝毫打滑的迹象。

当遇到突然横移过来的模拟送餐小车时,机器人响应速度极快,迅速做出避让动作,步伐流畅,手臂稳如磐石一般,餐盘中的水杯只是微微晃动。

到达「餐桌」旁,它微微俯身,手臂以精准的角度和速度将餐盘平稳放下,动作轻柔,几乎没有发出任何碰撞声。

完成一次送餐后,它迅速返回,进行下一次任务。

整个过程高效、安静、可靠。

做连锁餐厅的李董看得目不转睛,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尖峰时段,机器人服务员不知疲倦地在后厨与前厅穿梭,精准送餐,避免传错桌、打翻菜品的景象。

这不仅能缓解人力压力、运营成本,甚至能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和客尸体验。

随著三个安排好的演示环节结束,陆安看向一众企业主缓缓说道:「各位都看到了,劳动型人形机器人,并非为某一特定工种设计的专用机械臂或自动化设备,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通用性。」

「说白话一点就是,我们把机器人做的越来越像人一样,人能做什么工作,机器人就能平替。」

「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体模块,它可以胜任众多完全不同的工作场景。」

「上午,它可以在你的物流中心分拣包裹;下午,经过简单的程序切换就可以到你的餐厅端盘子;晚上,它或许能去你的服装厂进行质检或包装。」

「这种灵活性是任何单一功能的自动化设备无法比拟的。」

「它虽然也是工业产物,但却比一般工业品更保值,因为它不是一般工业品,它是一种生产资料,不会像其他专长型自动化设备那样随著行业衰落而只能跟著淘汰。」

「机器人是这个行业如果日薄西山了,起码你采购的这些机器人不会受到行业没落的影响而跟著贬值,换个行业场景照样能够创造价值,这就是它保值的关键因素。」

陆安的这番话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位企业主的心坎上了。

这不仅仅是替代某个人工岗位,这是提供了一种极其灵活、可随时调配的「标准化劳动力单位」,可以根据业务高峰低谷,在不同岗位、甚至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动态调配,实现最大化利用效率,应对季节性用工或突发性的订单增长。

专用自动化设备投入巨大,且功能固定,一旦产品线变更或业务调整,就可能面临淘汰或改造的难题。

而元界智控这款劳动型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优势,意味著它本身就是一种可随环境变化,相应的适应变化的资产。

就在众人为这通用性的广阔前景心潮澎湃之际,陆安抛出了今天最具爆炸性的信息。

「我知道,成本是各位决策的关键。」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缓缓说道:「元界智控致力于将技术红利真正赋能给实体经济,因此,经过极限的成本优化和供应链整合,这机器人的出厂价格可以压低到15万块钱。」

十五万人民币?!

「嘶!!!!

十五万!

工厂主张总下意识地开始心算。

一个普通工人,年薪加社保公积金等各类成本,轻松超过八万,技术工更高。

而一个劳动型人形机器人的采购成本,仅仅相当于一个多的普通工人一年半到两年的人力成本!

但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也就是说在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减少一半劳动力单位。

譬如,一个电子厂24小时运作需要2000人,白天1000人晚上1000人两班倒连轴转。

但有机器人后,理论上只需要1000人即可,因为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换班不停工作。

机器人要充电怎么办?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电池可拆卸就完事了。

多准备一组电池,机器人身上的电池差不多电量告急了就从岗位上下来,一两分钟内换上充满电的电池又能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换下来的电池去充电,充满电了放好等著过来更换。

企业主只需要安排好,错开时间差,别让整条线上的机器人同时去换电池。

比如每隔半个小时,让几十上百个机器人去换电池。

工厂需要1000个机器人连轴转工作,别死脑筋就采购1000个,多采购一两百个冗余用于应急或备用。

当原本需要2000个人才能维持24小时连轴转,换成1000个机器人劳动力单位就能做到同样的程度,省出来的成本可都是实打实的利润。

「价格才十五万——十五万————」张总喃喃自语,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红光,「我厂里一条半自动线的改造费用都是这个数的几十倍,还只能干一种活。」

「这简直是————」李董接上话,声音带著颤抖,「一个熟练服务员的年薪加上食宿管理成本,两三年也差不多这个数了!但它能做的更多,更稳定!」

换句话说,花费三年雇请人工的开支,就能抵得上一个劳动型人形机器人。

而这机器人的使用寿命,按照陆安之前跟他们说的,可以达到15~20年,理论上前三年收回成本,后面17年创造的价值都是利润,即便算上20年下来机器人的维护成本、用电成本,那也是相当惊人的利润。

仅15万的采购成本足够低,最大20年的使用寿命上限足够高,加上其通用性的优势足够灵活。

而机器人带来的效率大幅倍增,综合算下来,对比用人工产生的成本,依然是有著无与伦比的优势。

别的不说,24小时两班倒的工厂,如果是用人工,需要2000个劳动力单位,选用机器人后只需要用1000个劳动力单位,哪怕是给机器人也发同样的工资,但发工资也减少了一半啊。

此刻,在场的这些企业主们再也无法保持矜持,相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每个人脸上都写著发现巨大金矿似的狂喜与激动。

之前的担忧、怀疑,在15万这个堪称「白菜价」的数字面前,瞬间烟消云散。

在这些企业主们的眼里,这已经不再是「是否要用」的问题了,而是「要用多少」、「怎么尽快用起来」的问题。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生产力革命的前奏,这个机器人是一把能够重塑人类现有产业生态与破解发展瓶颈的秘钥。

末了,梁伟明终于开口了,他环视众人并最终把目光落在陆安身上:「元界智控带来的划时代解决方案,其意义怎么形容都不为过,为嘉宁市乃至全国未来的产业升级、降本增效,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梁伟明说到这里,再次将目光落在一众企业主身上。

「诸位,机遇就在眼前,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元界智控对接,深入探讨劳动型人形机器人在各自领域的应用落地。」

「市有关方面会全力支持,在正策、应用场景等诸多层面面提供便利,共同将先行示范的嘉宁市,打造成为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务的世界级标杆城市。」

在场的企业主们纷纷点头,并且对他的讲话献上热烈掌声。

随后,在场的企业主们纷纷朝著陆安争先恐后地递交名片。

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正常情况下是没这个机会跟陆安见面的,因为与元界智控没有业务往来,即便是有,那也是跟元界智控的其他高管见面。

企业主们纷纷询问细节,表达合作意向。

毫无疑问的是,随著劳动型人形机器人的诞生,必将对人类现有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产生极其深远的持久影响和剧烈的冲击,也必然会伴随著争议和阵痛。

在带来的生产力革命与效率的飞跃的同时,也将人类从重复、繁重、枯燥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去从事更具创造性、更富有情感价值的工作,这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

未来人类文明冲出地球,机器人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前置科技。

比如在月球建造大型的封闭式永久性基地建筑,亦或者在火星建立永久性居住地,人无法在月球那样的环境里生存呼吸,从无到有这个阶段就变得极其困难。

但机器人就没有这方面的障碍了,派遣大量的机器人去外星球大搞基建。

比如去月球,等机器人把月球基地建好,在基地里形成了封闭的内循环生态环境,人类再过去就好得多了。

移居火星、打造太空巨构工程,亦或者向太阳系其它星球扩张均可如此展开。

在场的这些企业主们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但他们也非常清楚的意识到,生产力的巨轮已经在陆安手中打造的劳动型人形机器人的推动下,发出了轰鸣,即将不可逆地向前驶去。

其定价15万,一旦公布,将是核弹级的存在,激起的涟漪必将扩散至整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也暗自感到庆幸,因为是最早获悉这个重磅消息的企业主。

半小时后,众人来到了公司准备好的一间中大型会议室。

梁伟明之前就与陆安打过招呼沟通了,参观调研结束之后,借用元界智控的一间会议室,与前来的这些企业主们临时开个非正式的座谈会。

此刻的会议室里,一众企业主们纷纷就坐,陆安也在场与会。

——

随著梁伟明的开场话音落下,原本内心火热的企业主们被瞬间冻结,脸上的狂喜和激动凝固了,转而化为惊愕、不解,甚至是措手不及。

「梁书记————您,你刚刚说什么?」经营一家大型电子加工厂的张总第一个按耐不住,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给机器人————交社保?发工资?这————

这这这————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梁伟明在这场非正式的座谈会上,开场就把嘉宁市执行机器人上岗先行示范的一系列相关事宜与在场的企业主们透露,包括机器人一般税收和专项附加税等事宜。

因为马上就要公布了,已经进入倒计时。

保密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当然了,原则上在场的企业主们是要保密的。

「是啊!我买的机器人已经花了十五万,它就是我的资产了嘛,就像我买的注塑机、车床,从来没听说过还要给车床发工资、交社保的!」旁边一位做塑料制品的老总手心拍手背的说道。

做餐厅连锁的李董也皱紧了眉头,语气充满了困惑与不解:「梁书记,陆总,我们采购机器人,就是为了降低日益高涨的人力成本。如果还要给机器人发工资」、交社保」,那和雇人有什么区别?」

「甚至可能更贵!我雇一个人工,只需要给他发工资交社保,现在我买一个机器人,反而要额外先付十五万,然后还要持续付工资」?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嘛?」

其他在场的企业主也都纷纷附和。

「没错!这太离谱了!」

「那我们还不如继续用人工呢!起码简单明了!」

「这不是给我们企业减负,这是给负担加码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